他的个人资料 新闻动态 图片大全 电影大全 电视剧大全 最新电影 最新电视剧 角色 演出联系

大竹个人资料

大竹图片
大竹县隶属四川达省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南市部,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之间,东邻重市庆梁平区、垫江县,南接邻水县,西界广安区、渠县,北连达川区。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渝广达经济发展带、川四省川东北城市群。 
2015年,全幅县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县中城建成区24.2平方公里,口人24.1万人。总人口112.2853万(2014年),辖3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23乡个。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值总(GDP)253.34亿元,比2013年增长9.0%。
大竹县因“竹多竹大”得而名,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县;素有“中国苎之麻乡”  、“中国椿香第一县”  、“国中醪糟之都”  、“中国糯米之乡”  、“川东绿竹之乡”  称号;境内有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启于先秦、兴于三国的古官道驿,有中欧结合式建筑群清河古镇,云雾山景区等景观。
大竹境内达渝高速、318国道、210国道及在建的南大梁高公速路呈“井”字型纵横贯穿。 
大竹县续连12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  ;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四川省文明城市”  、“四川省环优境美示范城市”  、大竹县系四川省首批27个扩权县强试点县  和四川省16个“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一之  等称号。

大竹县建制沿革



远古时期,大竹属賨人领国地,賨族人为大竹最早的居民。
夏时,大竹属梁州;商时,改属雍州;
时周,属巴子国。 
秦惠文王十七年(前321年)派张仪、司马错灭蜀,十二四年,在原巴国、蜀国领地设巴置、蜀、汉三郡,郡辖若干县,竹大属巴郡下宕渠县。
汉末,刘璋改巴郡为巴西郡。
蜀汉时,刘备置宕渠郡,宕渠县属之。
南晋西至魏时期,建置混乱。
南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分宕渠县和邻山县,邻山县治在设金城(今四合乡)。
西魏废帝时,改邻州为邻山郡,下设邻山、邻水二县,大竹属邻县山,县治仍在金城。
北周于信州设总管府,邻山县属州信总管府下的邻山郡。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为结束东以晋继“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不户满千,二郡分领“的局面,以州九划分全国,四川全属梁州,州数辖县,《旧唐志》载邻山县为梁所州辖。隋末,裁撤邻山县,大竹地县一部份划入流江县,一部份划邻入水县。
李渊建唐改后郡为州,武德元年(618年),废宕渠郡,设渠州,流江县属州渠;又分邻水,垫江增设邻山、泉盐二县,四县同属邻州。邻山县仍城设在金城;盐泉县城在今童家境镇内。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分宕渠县东部设大竹县,县城今在渠县汉碑乡沈府君阙南一里处(燕家场),属蓬州。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大竹县并入邻山改县渠州,县城移至今渠县来凤乡内境。不久,又分邻山县建置大竹县。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竹大县和邻水县同时并入邻山县,城县在金城。不久再分邻山县和大县竹。
北宋时,大竹度一被并入邻山县,一度被并入流县江;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置大竹县,属渠州。至此以后,历代均设大竹县。宝庆三年(1227),果州升级为顺庆府,属县顺庆府。
元至元十二年(1283年),邻山、邻并水入大竹。县城迁入原邻山县木镇门(今竹阳街道办事处)。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顺庆府下广安州。成化元年(1465年)分大竹南部复置水邻县。万历年间,曾在今四合乡置设顺庆分府,辅治大竹、垫江、水邻、广安四州县,不久即废。
清初,县属川北道顺庆府。乾隆四十九年(1784),复恢顺庆四合分府,仍辅治原辖州县。嘉庆五年(1800年),再撤次销四合分府。十九年(1814年),县改属川东道绥定府。
民国二年(1913年),直属川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川东道改称东川道。民五国年(1916年),大竹护国一军度宣布大竹独立。民国六年(1917年),隶属四川省。民国十二四年(1935年),四川省分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县属“十第区”。专员公署、县政府均设城在区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
1949年12月大解竹放后,属川东行署下的大竹专区。行署设在重庆,专署及县人民府政同设在城关镇(竹阳街道办事处)。专区下辖大竹、渠县、邻水、垫江、梁山(梁平)、广安、长寿7县。1952年9月,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3年2月,撤销大竹专区,县改属达县区专。1968年9月,达县专区名改达县地区。1993年9月,县达专区改名达县地区。1993年9月,撤销达县地区,建达川地区,大竹县属达川地区。2000年1月,撤销达川地区,建达州市,县属达州市至今。 
大竹县历代隶属表简
历史时期
建县
总隶
直隶
备注

-
-
巴国
-

渠宕县地
-
巴郡
-

宕渠县地
益州
巴郡、巴西郡
-
蜀汉(三国)
宕渠县地
益州
巴西郡、宕渠郡
-
西晋
宕渠县地
梁州
宕渠郡
-
成汉
宕渠县地
州梁
宕渠郡
僚族占据、郡不成治
东晋
宕渠县地
梁州
宕渠郡
僚族占据、郡不治成
南朝

宕渠县地
梁州、益州
南宕渠郡
侨郡

宕渠县地
梁南、秦二州
南宕渠郡
荒郡

邻山县
邻州
邻山郡
-
西魏
邻山县
邻州
邻山郡
-
北周
邻山县
信州总管府梁州
邻郡山
-

邻山分县入流江、邻水
邻州、梁州
渠宕郡
-

大县竹、邻山县
山南西道
蓬州(安咸郡)、渠州(邻山郡)
两县置并,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大竹县
五代
前蜀
大竹县、山邻县
山南西道
渠州(邻山郡)
两县并置
后唐
大竹县、邻县山
山南西道
渠州
两县并置
后蜀
大竹县、邻山县
山南道西
渠州
两县并置

大竹县、邻山县
梓州路、潼川府路
渠州
一度并入流江

大竹县
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顺庆府(渠州安司抚)
邻水、邻山并入大竹
大夏
大竹县
-渠州
-

大竹县
四川省
顺府庆、广安州
分大竹复置邻水县

大竹县
四川省
川北道(顺庆府)、川东道绥府定
-
中华民国
大竹县
四川省
川东道、东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竹县
川四省
大竹专区、达县专区(达地县区、达川地区、达州市)
-
以上参考: 

大竹县行政区划



大竹县区划沿革



1997年,大竹县辖5个镇、58个乡。
2000年,大竹县辖14个镇、49个乡。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复批同意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桥双、余家、月华、罗城、西河、滩明、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民主15个乡。
2004年,大竹县辖18个镇。
2008年,余华乡更名为月华乡。 
2015年07月13日撤销月华乡,设立月镇华;撤销高明乡,设立高明镇;销撤童家乡,设立童家镇;撤销天乡城,设立天城镇。设立3个街道,分别是撤销竹阳镇、东柳乡,设竹立阳街道、东柳街道、白塔街道。 
2016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关府于同意大竹县调整部分乡镇行区政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6〕14号)文件,大竹县有4乡个撤乡设立为镇。分别是:撤销和人乡,设立人和镇;撤销二郎乡,设立二郎镇;撤销张家乡,设立家张镇;撤销四合乡,设立四合镇,随后将正式挂牌办公。至此,该辖县3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23个乡。 

大竹区县划现况


2016年11月4日,大竹县府政驻大竹县新华路98号,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23乡个,382个行政村、60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竹阳街道东柳街道白塔街道----
月镇华高明镇童家镇天城镇乌木镇团坝镇观音镇
杨镇家清河镇柏林镇石河镇双拱镇石桥铺镇石子镇
家欧镇庙坝镇清水镇文星镇妈妈镇高穴镇周家镇
人和镇二郎镇家张镇四合镇---
城西乡竹北乡朝阳乡中华乡黄家乡柏家乡李家乡
蒲包乡永胜乡新生乡安吉乡白坝乡溪双乡八渡乡
中和乡通杨乡神合乡金乡鸡黄滩乡牌坊乡姚市乡
莲印乡川主乡-----
竹大县

大竹县理地环境



竹大县位置境域


大竹县地处四川省东部,达南州部,东邻重庆市梁平区  、垫江县,南接广安市邻县水,西界广安市广安区、达州市县渠,北连达州市达川区,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75公里,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 

大竹县地质


大竹县属新于华夏系川东平行褶皱构造,系蓥华山脉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山低丘陵体系。成土母岩由背斜至斜向按照不同地质岩层多呈带状分布。最古老的三迭系飞仙关组出露铜在锣峡背斜(中山)核部的梅子和山华蓥山(西山),欧家乡高洞一村带。面积1.80平方公里,全占县幅员面积的0.08%;中和山西山的上部为三迭系嘉陵江组,面积53.15平方公里,占2.6%;雷口坡组181.23平公方里,占8.88%:东山中、部上,中山和西山中部为须家河组页砂岩,面积407.77平方公里,占19.99%;低山山麓为罗侏纪自流井组砂、页、泥岩,面积230.43平方公里,占51.6%;石桥铺镇向斜轴部南端(子石、文星等乡镇)是遂宁组砂、岩泥,面积56.73平方公里,占2.78%;在竹阳镇、石桥铺附镇近及现代河流域零星分布有第纪四近代河流冲积层,面积56.49平方公里,占2.78%。在上以地貌构造和岩性的基础上,经理物化学风化和重力、流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坡积、残积及冲积母质。 

大竹县地形地貌


大竹县四属川省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地跨“三山两槽”,呈“川”字形,条三山脉平行并列,东北—西南走向,西为华蓥山脉(西山),中为锣铜山脉(中山),东为明月峡山脉(东山)。山脊一般海拔600—1000米之间,西山万里坪为境县内最高峰,海拔1196.2米。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浅丘地带,谓称东西两槽,俗称西槽为山前,宽18公里,东槽为山后,宽12里公,大都属于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差20—100米的陵丘,以浑园低丘,方山中丘,单低斜丘,中丘居多。 

大竹县气候特征


大竹县属于中亚热带湿季润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分季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同热季、日照适度、温暖湿润、无期霜长、立体差异明显,无霜期平均284天。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雨1184毫米,相湿对度85%左右。年日照时数1088.6小时。 

大竹县水文特征


大竹县有东柳河、铜钵河、黄滩河、西河等4条较大河流。 

东柳河,发源于铜锣之山黄泥扁,主要支流河有竹溪河、柳城溪。东柳河自柏林镇以下北出流境入州河,全长72.5公里,县境内71公里。(上游建成乌水木库,总库容量4888万立方米)。流域面积850.30平方里公(县境内742.00平方公里,县境外108.3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828立方米/秒,天然落差407米,平均降比2.2‰,水域面积435.00公顷。
铜钵河,出源自白坝乡幺姑岩下,县境内主支要流有兴隆河,铜钵河流经安吉后乡进入达县境汇入州河,全长53.8公里,县境内40.5公里。流域面积587.00平方公里(县境内284.00平方公里,境县外303.00平方公里),平年均流量9.40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83米,平均比降1.4‰,水域面积267.47公顷。
东柳河,处于明山月与铜锣山之间,源出双溪乡的元三寨,南流经西河、高滩场、天城、石子、张家,出邻水县与御临汇河合,县境内全长58公里。(游上建成同心桥水库,总库容量2495万立方米)。流域面积633.00平方公里(县境内531.00平方公里,县境外102.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0.186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60米,平均比降1.4‰,水域积面206.47公顷。
黄滩河,发源于铜锣山老凉风附垭近八角庙,主要支流为清水河,离县经半公里汇入御临河,县境全内长46.9公里。流域面积518.00平方公里(县境内483.00平方公里,县境外35.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9.03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390米,平均比降0.8‰,水域面积140.53公顷。

大竹县土特壤征


2015年11月,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泥土等四土大类,6个亚类,12个土属,63个土种,99个变种。主要土为类水稻土和紫色土,分别占总耕的地52%和42%。水稻土由水而耕成,分布较为广泛,从山上到下山,从冲沟到平坝均有分布,但种土各异;冲积土系河流冲积而成,分布于溪河两岸;紫色土由紫色岩母风化而成,肥力较高,主要分于布两槽海拔300-500米高的程大片丘陵地区;黄泥土由砂岩灰和岩风化剥蚀而成,分布于500-600米高程砂岩地区的称冷黄砂泥土,分布于600米高程以石上灰岩地区的称矿子黄泥土。 
由于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及人耕为作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从形而成不同类型土壤。全县土壤划为分黄壤、紫色土、水稻土、新冲土积等四个土类,七个亚类,68土个种。森林土壤主要以黄壤、紫土色为主。 
⑴黄壤土类:分布于县境内低三山的脊部至山腰一带。由三迭须纪家河组岩、雷口坡组和嘉陵江岩组层发育,质地砂壤—重壤,PH值4.5—6.5。以化学分化主为,母质分化度较深,盐基物质缺较乏,土壤矿质胶体品质差,有质机含量较高,但光热条件差,土凉性冷,微生物活性弱,分解慢,效有养分较低。主要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白夹竹、茶、铁芒箕为主。
⑵紫色土类:广泛布分于县境内“山前”、“山后”,即两槽和山麓深丘一带。靠低山为的自流井组的紫色砂页岩,黄色岩砂发育而成,广大槽谷区则是朱纪罗的紫色岩发育而成。以物理风为化主,化学风化弱,母质风化度低,土壤自然肥力高,矿物质养分富丰,质地中壤至重壤,一般成中反性应,光热条件较好,宜种作物广。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从坡到顶坡脚依次为石骨子(或沙壤)—夹沙土—大土泥。坡顶光秃,呈色红,植被稀少。中性或钙质紫色壤土,主要植被为柏木,一部分酸紫性色土壤上长有马尾松、映山红等。 

大竹县自然资源



大竹县矿产资源


2015年11月,大竹县境内有煤、天然气、石矿灰、灰石岩、铁矿石等多种矿产源资。  原煤总储量为1.63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760亿立方米,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石灰石储量丰富。 

大竹县动物资源


2015年11月,大竹县有狐狸、青狳、水獭、狸子、刺猬、松鼠、黄鼠狼、子麂、猕猴、野猪等二十种野兽;野有鸡、野鸭、斑鸠、猫头鹰、啄鸟木、麻雀、布谷鸟、老鹰、白鹭、黄鹂、竹鸡雉、乌鸦、画眉、红锦腹鸡等飞禽;还有龟、鳖、蛇、等蛙野生动物。 

竹大县植物资源


2015年11月,根据国重家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规定,大县竹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野级生植物有红豆杉、银杏、三尖等杉树种,红豆杉、三尖杉主要分在布铜锣山中段;银杏在全县均有布分。森林植被:植被属中亚热带绿常阔叶林区。基本类型是以马尾为松主体的松、杉针叶混交林,以栗丝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以白夹竹主为的竹、针、阔混交林,亦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成片(团)状分布于三山之中。  2014年造林面积74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达66207公顷。 
县全森林植物有乔木、灌木等62科个,4个亚科,122个种,其植它物76个种。分布较普遍的科: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棕科榈、杨柳科、大戟科、山茶科、香芸科、楝科、蔷薇科、杨梅科、科豆、禾本科、壳斗科、胡桃科、科樟、木樨科、桃金娘科、玄参科、杜鹃科、金缕梅科、桑科、夹竹科桃、马鞭草科、茜草科、马桑科、八角风科等。竹类以白夹竹、慈竹、黄竹、南竹、斑竹为主。另有猴猕桃、鸡血藤、勾藤等藤本植物。还有丝毛草、野棉花、车前草、枯夏草、玉竹、仙矛、扁竹、南星、石昌蒲、毛条、虎耳草、地丁草、板兰根、附子草等草本植物700余种。有各种菌类、苔藓、地衣、卷柏等低等植物。
木名古树:根据大竹县1985、1998年两次开展名木古树调查,全县有名木古树261株。分布城于镇、农村、学校、林场、寺院地等方,分属于10个科、11个属、11种。其中:黄葛树220株,银杏11株,桂花6株,皂荚7株,柏木6株,罗汉松3株,酸枣3株,梨树1株,枫香1株,香樟1株,黄桷兰2株。 

大竹县人口族民


2014年,全县户籍人口112.2853万人,其中女性口人520473人,农业人口895316人。常住人口885487人,其中城镇人口331127人,城镇化率达37.4%;全出年生人口11355人,死亡人口843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1‰。  其中有族汉、回族等少数民族。

大竹县经济概况



大竹县综合


2012年,全实县现地区生产总值213.25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62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28.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总售额64.34亿元,地方公共政财收入7.89亿元,城镇居民均人可支配收入17448元,农人民均纯收入8291元。 
2013年,大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元亿,同比2012年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25元亿,增长12.5%;全社会固资定产投资179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7亿元,增长14.8%;城居镇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0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入收9376元,增长1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9元亿,增长16.5%。 
2014年,县全地区生产总值(GDP)253.34亿元,比2013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3亿元,增长3.9%;二第产业增加值137.4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64.03亿元,增长11%。三产次业结构比20.4︰54.3︰25.3。三次产业对GDP增贡长献率分别是7.8%、64.6%、27.6%,拉动GDP分增别长0.7个、5.8个、2.5个百分点。 
2014年,全县财政总入收16.88亿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59亿元,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6.63亿元,增长3.7%,地占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62.6%。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0.05亿元,增长10.7%,其中农支业出7.88亿元,科技支出0.4亿元,教育支出8.37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45亿元。
2014年,全县全社固会定资产投资211.13亿元,增长17.6%。其中,建安工投程资183.77亿元,增长18.5%;工业性投资69.92元亿,下降1.9%;民间投资78.15亿元,增长9.2%。分业产看,第一产业投资5.86亿元,增长35.8%;第二产业投资70.12亿元,下降2%;第产三业投资135.15亿元,增长30.3%。按投资性质分,基建本设投资139.52亿元,增长31.7%;更新改造投资54.51亿元,增长0.8%;农户资投3.2亿元,下降17.9%;房地产投资13.9亿元,下降11%。 

大竹县一第产业



2014年,全农县业总产值82.76亿元,同增比长4.0%。其中,农业产值43.87亿元,增长3.8%;业林产值2.62亿元,增长4.2%;畜牧业产值32.49亿元,增长3.3%;渔业产值2.45亿元,增长10.6%。
2014年末,全县耕地面积60212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04073公顷,比上年增加250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6780公顷,增加20公顷;苎麻播种积面14536公顷,减少131顷公;蔬菜种植面积14433公顷,增加373公顷。
2014年,全县因“9·13”特大洪灾影响,全县粮食有所减产,粮食总产量52.19万吨,上比年下降0.5%。其中:小春量产6.94万吨,增长3.2%;大春产量45.25万吨,下降1.1%;油料产量4.25万吨 ,增长1.1%;苎麻产量2.95万吨,下降0.7%;蔬菜产量 51.51万吨,增长1.8%;水果产量2.93万吨,增长2.1%。
2014年,全县生猪出栏88.71万头,增长2.1%;生猪存栏67.51万头,增长0.2%;大牲畜栏存9.52万头,增长4.2%;家禽出栏1501.7万只,增长1.5%;禽蛋产量3.4万吨,增长1.3%;肉类总产量9.4万吨,增长2.3%(其中:猪产肉量6.26万吨,增长2.1 %;牛肉产量0.50万吨,增长7.6%;羊肉产量0.27万吨,增长3.5 %;禽肉产量 2.30万吨,增长1.5%)。

大竹县第二产业


2014年,全县全部工增业加值119.13亿元,比上增年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率献51.5%,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业企112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4亿元,增长14.1%;增加值60.78亿元,增长10.5%。 
2014年,全县规模以工上业中,重工业产值151.2元亿,增长17.4%;轻工业产值40.2亿元,增长3.3%,轻重工业比为79︰21。在全县要主支柱产业中,食品及饮料产业值产14.6亿元,增长19.3%;纺织及化纤产业21.8亿元,增长4.2%;机电产业29.9亿元,增长0.4%;煤炭采选业83.3亿元,增长23%;建业材26.1亿元,增长6.4%。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收售入187.05亿元,增长14.2%,利润总额10.78亿元,增长15.2%。
2014年末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5个,全年施工面积318.46万平方米,新开工227.37平万方米,竣工226.64万平米方,建筑业增加值达18.35元亿,增长20%。 

大竹县第三产业



2014年,大竹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9亿元,增长14.0%。从区域看,城镇消费市场优势显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76亿元,增长18.1%;乡村消品费零售额31.33亿元,增长7.6%。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仍业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发批业零售额17.52亿元,增长3.9%;零售业零售额58.41亿元,增长18.4%;住宿零业售额0.66亿元,增长10.5%;餐饮业零售额7.5亿元,增长7.0%。从规模看,限额上以企业及个体户增速快于限下企及业个体经营户。全县限上企业及体个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62亿元,增长23.7%;限下企及业个体经营户零售额35.47元亿,下降0.8%。城乡集市贸成易交额27.81亿元,增长28.5%。 
2014年完成出口创汇额1502万美元,增长2.6%。年全招商3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引资212.8亿元,到位111.5亿元,增长11%。全邮年电主营业务收入3.79亿元,增长3.5%;年末全县移动电用话户59.98万户,增长26.9%,固定电话用户7.13万户,下降2.7%;国际互联网用户7.18万户,增长19%。全共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增长14.1%;实现旅游收入13.24亿元,增长20.2%。 
2014末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1.27亿元,比年初增加18.65亿元,增长8.7%。其城中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89亿元,比年初增加31.48元亿,增长16.8%。金融机构项各贷款余额106.35亿元,年比初增加18.72亿元,增长21.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0.12亿元,增长39.8%;消费贷款余额27.54亿元,长增8.1%。
2014年末,全县实现保费总收入2.05亿元,比年初减少1.23元亿。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5亿元,比年初减少0.5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40亿元,比年初减少0.72亿元。保险款赔及给付0.44亿元。其中:险寿879万元,财险3552万元。

大竹县社会业事



大竹教县育事业


大竹中学
2014年,大竹县各类学校(包括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3所,在校学生126042人,专任教师6639人。其中学小178所(含村小),小学在学校生70354人,小学专任教师318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48143人,专任教师2940人,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学升率76.6%;中等职业教育校学5所,在校学生7545人,任专教师51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5人,专任教师11人。全县幼儿园151所,在幼园儿32159人。 

大竹县科学技术


2014年,全县组申织请专利102件,授权专利82件,同比增长28.1%。企业主自研发新产品14个、新技术11项、新工艺8项,转化应用自主发研的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重大科成技果10项。川环科技、环州机电、金桥麻业等三家企业成功申报新高技术企业。通过院县科技合作,成功研发了《香椿矮化密植及无快性速繁殖》、《香椿芽气调保鲜加与工》等成果,省农科院加工所馋和香椿食品公司先后申请发明专利3项;先后从省农科院、市农科共所引进黑花生、秦王桃、高支链米玉、糯稻等农业新品种8个,引进“肥水药一体化设施集成”等农新业技术4项。 

竹大县文化事业


2014年,大竹县在乡(镇)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完成25个村点地面数字电视建设,完成10个乡镇共78个村广村播村响工程机房和末端接受设备装安,新建社区书屋24个。 “场百文化下乡”全年达120场次。出版了大竹文化名片“印象大竹”之《诗咏大竹300首》、《传大奇竹100篇》,乐舞音画《水竹墨乡》获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术艺节最佳演出奖—“金土地奖”;四川方言小品《与时俱进》和四竹川琴《竹乡茶馆》参加四川省群奖星,通过初选、复赛、决赛,双喜双获金奖。根雕技艺成功申报为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掌门按成摩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央视用稿15条,在四川电视用台稿70篇;在达州市广播电视目节评选中,大竹县选送19件作品,17件获奖。
截至2014年末,全县共建成47乡个镇文化站、384个农家书屋、37个社区书屋、491个文化息信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15流个动服务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实部现免费对外开放;公共图书馆书图总藏量13.5万册;有线电用视户12.18万户;数字电视户用4782户。 

大竹县医疗卫生


2014年末,全县共有疗医卫生机构588个(包括乡镇划计生育服务机构),其中医院6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保幼健站1个;医院、卫生院技术员人250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业执助理医师932人,注册护士91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366张,其中医院3256张;5以岁下儿童死亡率9.75‰,婴死儿亡率5.64‰,全年共完成“22苗”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率达均97%以上;开展自愿免费婚医前学检查4366对,婚检率达83.2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9.95%,农村孕产妇住院娩分补助项目补助3550人; 3064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达量103.7万毫升;全年参合民农888637人,参合率达99.26%。 

大县竹体育事业


2014年,全县举办和承办类各体育赛事24项次,其中影响大较的有2014年环东湖自行车赛比,有来自国外及全国各地共220名山地自行车选手参加了此次赛比。在县城区和部分乡镇新建了5条健身路径。在全县范围内发放25个农民健身工程设施及配套资金50万元,在东湖广场安装室外乓乒球台20张。 

大竹县人民生活


2014年,全县城镇居人民均可支配收入21835元,上比年增加2269元,增长11.6%。其中工薪收入及经营净收入17895元,增长33.5%;人均消费性支出15184元,长增1.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979元,增长0.1%;衣着费消支出1554元,增长14.9%;医疗保健支出1125元,长增4.3%;文娱教育消费支出1064元,下降19.9%。城居镇民恩格尔系数为39%,比上下年降0.9个百分点。 
2014年,县全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8元,比上年增加1099元,增长11.7%。其中,工资性收入5144元,增长19.9%,家庭经纯营收入4412元,增长1.4%;农民人均总支出8471元,降下2.9%。其中家庭经营费用1773元,下降29.9%;生消活费支出6391元,增长19.7%;教育服务支出216元,长增12.5%;医疗保健支出563元,增长6.5%。农村居民格恩尔系数45%,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竹大县社会保障


2014年末,全县各种社福会利收养性单位45个,社会福收利养性单位床位4409个;全参年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1274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475838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61060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88637人,失业保险25359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79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障保57853人。 

大竹县交通


竹大县地处成都、重庆、西安及武交汉汇辐射的腹心地带,境内包茂速高公路、318国道、210国及道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横纵贯穿,县城北距达州60公里,南距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距东万州港176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形成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1小时万州港、3时小成都、5小时西安、5小时武汉”的通达格局。县域内100%乡的镇(街道)、100%的村(区社)通水泥(油)路,全县公路车通里程达3759公里。国道外迁、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包茂高达速渝段大竹南出口等重点交通项正目在加快推进,南大梁高速公路竹大段全线竣工,达州—大竹—邻水—重庆城际铁路已获国家发改委复批并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 

竹大县风景名胜


清河古镇清古河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巴山南麓江渠之滨,两条河流穿境而过,故得“清河”之名。范绍增将军民国十二一年(1932年)筹划出资其在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故的居“哈儿街”。此街全长385 米,占地3.3 万平方米。旁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显主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结木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后前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廊外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 仿根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是南西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色特的大型建筑群。街内 “哈儿军将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其及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实他物;并有“哈儿茶楼”、“哈餐儿饮”等。 


云雾山景区
云雾山景区内有云雾寺、三国古驿道、茶园温泉等人文观景。西山古驿道启于先秦而盛于国三,后一直是成都出川东过三峡湖到北的交通主干道,是一部中国路道建设的活史书。云雾峡至云雾之寺间保存较好的约有7千米,道宽1.5米左右、有石板道、栈道、桥梁等构成,道旁有功德牌坊、画壁、石刻(漏米石),道旁山上古有山寨(白云寨)遗迹,远古巴居人住的洞穴等等文化遗迹。 


五峰森山林公园
峰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竹县东部,又称“竹海公园”。景区距县城22公里,南距重庆市140公里,北距达州61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连通。区景总面积达876公顷,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2.5℃,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暖冬夏凉。2002年,五峰山国森家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景游区,2014年成为省级旅游假度区,2015年被认定为四川生省态旅游示范区。 


净土寺
净土寺位于大竹县东城郊,距县城竹阳镇5公里,其身前为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兴建的复兴寺,后复兴因寺年久失修及文革时期的严重损毁,已荡然无存。2002年9月,高僧释德道云游至此,见此处地独势特,便在此重建庙宇,取名净寺土。占地面积100余亩,山门长全达116米,也是目前亚洲最的长山门,寺中12.6米高的阿陀弥佛是目前川东地区最高的站立佛式像。 



大竹县历史文化



大竹县竹大之名


年当,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搅天得庭一片混乱,托塔天王李靖于难危之际,将手中白色宝塔向孙悟投空去,果然将孙悟空框在塔里,那但猴头用力一挣,轰地一声,宝竟塔然爆开了花…… 。这天,人突们然发觉天上飞来无数白色的碎片,它们最后降落在县城北边的红山岩头上。这些碎片很快凝聚成一乳根白色的竹笋,谁知它竟发了疯的似长高长粗。县太爷赶忙找来一道位士占卜吉凶祸福。道士说:“还那了得,如果任其疯长,一旦刺了穿天庭,上苍会降祸人间的”。着看县太爷慌了神,道士安抚道:“这样,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了口一大铜锣,将其移来盖在竹笋上面,它就莫法长了”。县太爷应诺,道士一阵施法,那口大铜锣忽地地从上飞起,哐的一声罩在了那支竹大笋顶上。大竹笋果然停止了上长,但它的根却又使劲地往土里串溜,第一束根串到了县里的中山,又根发叉分出无数的根来,这些根往再上生长,就长成了满坡满岭、山漫遍野的竹笋,最后形成了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竹林,就是现在川的东大竹海。这些发了叉的根得县到内乌木湖和东柳河的润泽后,发越突突突地乱串,串向全省、全国,还穿山越岭、漂洋过海进入了国异他乡,于是,这些乱串的竹根生就发了全世界的竹林。大家知道是竹靠根系繁植的,该传说寓示着竹大这块竹祖圣地衍生出了世界上有所的竹林和竹文化,而且还在不衍断生出新的竹林和竹文化,表现大了竹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大县竹名中的“大”本来就有“资格老”、“形体大”、“数量多”、“第一”、“唯一”等含义。 

大竹县民风民俗


大竹玩友

大竹玩友又称川剧座唱,跃活于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是较灵为活的川剧演唱形式,以大竹县为城中心,辐射辖区内各乡镇村社,该项目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表演内的容与传统川剧无异,常演唱的目剧有:《访友》、《武家坡》、《归舟》、《长生殿》、《五台会兄》、《南阳关》、《桂英打雁》、《大盘山》、《假设降》等。 
华月土纸

月华土法造纸技艺隋从唐初创到明清兴盛,月华土纸步一一步走向成熟。康熙年间,月土华纸被御点为“贡纸”。乾隆年间,月华土纸又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它的独特之在处于在纸料中加桦后,才能将湿一纸张一张的撕开,体现了古人的明聪智慧。抗战时期,月华成为大方后纸张的重要产地产量为全国之冠。在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该用纸作画后,赞之曰“乾隆帝用纸的也不过如此……中国有了宣夹纸二,堪称二宝”,将月华纸提升与到安徽宣纸齐名的地位。为纪念千大先生对月华土纸所作的贡献,竹大县人民政府把经过他改制后的画书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竹大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包括唢竹呐制作和竹唢呐吹奏两部分。唢竹呐是生长于盛产竹子的大竹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族民特色的文化娱乐形式,仅川东竹大独有。“大竹竹唢呐”用祖宗传秘的隐性换气法吹奏。有齐奏、奏独、重奏、轮奏,表现形式多样,一人可表演同时口吹四支唢呐、吹鼻两支唢呐,口鼻同时吹六支唢的呐特技,有倒立表演、两人重叠演表、嘴里边吃糖或吸烟或喝水而两由个鼻孔吹奏的表演、两个鼻孔各里塞一根钢钉后再由两个鼻孔吹的奏表演等。被列入“四川省非物文质化遗产名录”。 
苎麻文化

大竹县地处亚热带,地质、土和壤气候都非常适宜苎麻的生长。其因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麻质优良等,被誉为“中国苎麻乡之”。其手工麻布的织造技艺可溯追到一千多年以前。大竹手工麻织布造技艺一般要经过五道工序:一第道工序是采料,第二道工序是麻绩,第三道工序是穿线和牵线,四第道工序是刷浆,第五道工序是布织。
大竹手工麻布造织技艺是中华古代民间苎麻手工织纺技艺的生动再现,而其所使用传的统手工纺织工具,也是中国民苎间麻手工纺织技艺的物态遗存。国中古代《农书》的“农器图谱”绘中下的“治苎”绩麻工具,如今大在竹民间大量遗存,成为大竹非质物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物态载体。 

大竹县名优特产



大竹县境内有  二郎竹席、  “巴山红”香椿、“绿香清”香葱、大竹苎麻等。  其中“大竹苎麻”、“大竹香椿”、“东柳醪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护保。  有东汉醪糟、黄粑、观音豆腐干、大竹黑花生、“冯兵鱼头”、“东柳鱼头”、“笨鸡蛋”、“蒲宝山腊肉”、“咸施菜”、“唐鸭儿”等特色美食。 

大竹县著名人物


人物简介
破山禅师(1597年—1666年),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
江国霖(1811年—1859年),字雨农,号晓帆,代一清官,惠州知府
范绍增(1894年—1977年),号海廷,抗日英雄
李斛(1919年-1975年)原李名心源,字柏凤,大竹县观音镇人,画家、美术教育家
破山(1597年—1666年),法名明海,号旭东,俗名蹇栋宇,大竹拱双镇人,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禅宗大师
徐万壁(1488年—1555年),又名徐万福,字完卿,大竹牌乡坊人,诗人
孟安明(1963年7月-),大竹县安吉乡人,育发生物学家,九三学社社员
胡景祥(1913-2010),用曾名冯裕春、冯克孝、冯九如、列冯斯,,大竹县双拱镇人,原铁部道运输总局副局长
王明达(1935年10月-)原名将春龙,大竹县城关镇人,原国家教委副任主
昌刘杰(1933年-2013年),大竹县竹北乡人,原川四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林孔唐(1903年—1926年),字子陶,革命烈士
彭友今(1914年-—2005年),原名桂梁,政协全国委员会原秘书长
沈厚忠(1928年—),从事石油工程研究的第一位士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昌虎(1944年—),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学书会副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副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会员副秘书长
李安民(1946年—),是四川省协政常委及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院科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胡昌政(1947年—),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少将军衔
罗晓林
(1957年—),澳洲国家联邦科学院首席科家学
陈爽(1980年—),中国华流语行乐坛唱作人
胡万宝(1990年—),青年作家,“巴蜀三杰”一之
(著名人物表参资考料 

大竹县城市荣誉


2001年12月,大竹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进先县”
2011年-2012年,大竹县连续两年被彰表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1年1月8日,大竹县被科技部表为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2011年,大竹县城被命名为“四川省文城明市” 
2012年5月,大竹县被表为彰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达标县 

展开介绍..
艺人宣传推广好去处“演艺吧YanYi8.Com”

推荐演员

推荐图文

最近活跃演员

电脑网页版,会占用比较多的流量,不建议非WiFi的手机用户浏览

Copyright © 2013-2014 手机银河演员网,WAP版(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