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新闻《音乐评论沦爲创演单位"传声筒" 乐评与市场如何衔接?》

标签:市场演员表音乐演员表
摘要:

  原标题:音乐评论岂可沦为创演单位“传声筒”

  新作品进入市场、面对听众,乐评和媒体如何与之互动?前日举行的音乐评论与中国当前演出业态发展前沿论坛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提出的音乐界“三环脱节”现象引起与会专家共鸣。

  居其宏指出,创作演出、评论和媒体宣传是新创音乐作品诉诸听众审美的三个基本环节。在健康生态下,三环应是独立个体,对新创作品艺术质量高下作出独立价值判断,而在当下的创演宣传、音乐评论和媒体报道中,却因三环各自独立性的丧失而出现价值判断“一顺撇”——音乐评论成为创演单位的传声筒,一些三流作品因此被推上高台。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平认为,对以力推新人新作为宗旨的上海之国际音乐节来说,尤其需要重视音乐评论与创作互动。“上海之春每年都有大量首演作品,对新作品的评论,一方面要呵护原创热情,另一方面要坚守专业准则。我认为,演出前的宣传应以鼓励推广为主,但演出后的评论应相对严厉、直率,这才有利于诞生真正可以流传的新作。”

  “新作品创作活跃,演出和评论跟不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陆培把音乐市场的问题总结为“先进的创造力与落后的演出力与评论力之间的矛盾”。“音乐评论应为音乐好者提供‘寻宝’机会,评论家要多与作曲家交流、多进音乐厅,知道现在的创作动态是什么。评论不是论文,应让一般音乐爱好者看得懂。”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说,“如果有好的音乐评论加以引导,除了讲贝多芬莫扎特,也让观众和演奏家理解现代音乐里的好,从了解到欣赏,这对音乐的前进和发展有好处。如果听众总是拒绝,创作也就得不到发展。”

  陈光宪指出,对于乐团来说,音乐会后的反馈和评论不光对演奏家的表演有促进,对乐团的经营和策划、未来的节目制定和艺术家邀请,都能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音乐会水平,“现在往往节目策划出来、排练、售票,观众买票入场,演完、听完就结束了。”

  “音乐评论是精神指引而非消费指引。”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周小静指出,音乐评论家应将有含金量的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感的语言形式相结合,多关注当下新作品创作,多走进剧场听音乐会,品评“鸣响着的经典”和不断出新的演绎,因为音乐是活在演出中的。

(责任 杜平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来源:银河演员网 发布时间:2014-05-20

推荐图文

本周热点

最近更新

本站投稿

电脑网页版,会占用比较多的流量,不建议非WiFi的手机用户浏览

Copyright © 2013-2014 手机银河演员网,WAP版(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