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新闻《海南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金嗓子"唱出琼剧新天地》

标签:学生个人资料美丽演员表演员演员表新娘演员表真心演员表婚姻演员表他们演员表艺术家演员表恢复演员表金嗓子演员表文化演员表
摘要:陈育明说,自己对学生除了在戏曲上有一定要求外,常告诫他们一定要有艺德,"有修养、有思想、有文化的演员才能演好戏。"这也是陈育明对自 半年后,陈育明的身体开始逐渐恢复,当然,他不会忘记那个真心待他的好姑娘。1962年10月,陈育明牵起自己美丽的新娘陈惠芬的手进入婚姻的殿
海南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
陈育明退休后依然勤于练功。
海南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
鉴真大和尚传奇》剧照
海南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
陈育明与陈惠芬结婚照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主张戏剧语言应“语求肖似”,即“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300多年后,有一个人在舞台上唱着琼剧,演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海角惊涛》中的冯白驹等角色, 被观众评价为“演一人,肖一人”。不仅如此,这个人一开嗓子,便独树一帜,他以情入腔,以腔传情,字正腔圆又不失优美,他的“育明腔”因此自成流派,而他本人更是被誉为“金嗓子”。这个人正是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

  古往英豪梦,今来儿女情,寂凉长夜街巷,谁家曲绕梁?阶前镜里,小弄堂口,恩怨情仇多少事,粉墨唱平生。

  遥想梅程盛景,大师光耀群星。九龙庭上,管乐迎兵来将往;虎度门外,青丝染暑炙寒霜。

  至如今,欲净素手拈拙笔,写不尽——台前幕下、梨园惊世魂!

  琼剧 :

  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历史悠久,是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的地方剧种,并曾经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还被称作“南海的红珊瑚”,是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来。代表演员:林道修、王英蓉、陈育明、陈进和、陈素珍、黄庆萍等。

策划:赵洁

文: 上海站记者 李晓璐

  从“四九生”到“金嗓子”

  提起陈育明,绕不开许多个第一,他是琼剧界第一个获得“金唱片奖”、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第一个出版个人演唱专辑的表演艺术家。陈育明说这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不求大红大紫,但求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事实上,早在1953年时,年仅16岁的陈育明便因《梁祝》中四九这个小角色而惊艳四座, “四九生”的名号更是不胫而走。此后在其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陈育明诠释了上百个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如何让人物生动鲜活,陈育明说,“必须研究每个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背景等等,并配合主题思想做相应的二度创作。”其实,远不止如此,每一次拿到剧本后,陈育明还会为核心唱段设计唱腔,而他的唱腔就是戏迷们津津乐道的“育明腔”, 他的“育明腔”不仅吸收了粤剧曲调的婉转流畅,同时又保留了海南琼剧的原汁原味,“这是我经过多年摸索而来,最重要的是我的唱腔一定是字正腔圆,让观众可以不看字幕依然听得清我唱的每一个词。”

  多年来,陈育明一直致力于唱腔的改革,而他的努力不仅收获了观众们的喜,更获得了专家、同行们的认可。1959年,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曾在观赏了陈育明的演出后,送了他一个雅号:金嗓子。

  如今,古稀之年的“金嗓子”依旧忙忙碌碌,他要给热爱琼剧的演员辅导、示范,他还要给学生们传扬琼剧的文化和精神,他说这是自己的责任,“责无旁贷”。也是因为这份责任,2003年,原本应该退休颐养天年的陈育明接受了一份新的挑战。

  那年,他66岁,却决定饰演历史剧《鉴真大和尚传奇》中鉴真一角,不同于陈育明以往风流潇洒的小生形象,这个人物是老生,陈育明必须将自己以往的演出风格全部推翻,重新来过。短短2个月的排练时间,陈育明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专程跑去三亚的南山寺体验生活,并将自己头发剔去,当了一回“名副其实”的和尚。“这是我第一次为了演出剃光了头发,但是你别说,剃了头发之后还真找到了感觉。”

  2004年,身披袈裟、脖挂佛珠的鉴真一步一步走向舞台中央,静中有动、刚柔相济,“这是我在几次研究后为这个人物赋予的性格特点。鉴真六渡东瀛,而我恰逢66岁,这大概就是天意吧。”

  6岁便已小有名气

  “天意”一词,是陈育明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他把自己之所以会走上艺术道路,演出琼剧也归为“天意”,只是这份“天意”中,陈育明的父亲功不可没。

  1937年10月25日,陈育明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小学教师。有一次,父亲下班回家,小育明执意要给父亲唱一段歌曲,父亲笑了,“你要唱啥?”小育明不答,只是自顾自唱了起来,才唱了两句,父亲便惊喜得一把抱起了他,“你怎么会唱琼剧的?”原来,村里的农民干完农活便喜欢唱琼剧消遣,而小育明在农地里玩耍时被歌声吸引,便也跟着哼唱。因为喜爱琼剧,他还跑去看村里的八音演出队,渐渐地,小育明自学自唱倒也有模有样。

  后来,同样爱好琼剧的父亲发现小育明是棵好苗子后,便常教他一些琼剧名家的唱段,还得空带着他去剧团欣赏琼剧,“可以说父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6岁那年,在父亲的教导下,小育明已能连贯地唱好几段经典琼剧,更被八音演出队相中,受邀参与演出,“那时候,我们那里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小个子‘阿沈’(陈育明原名程沈)小小年纪演得一手好戏。”

  1952年的暑假,刚上初一的陈育明得知“新群星”琼剧团正在招人,处于对琼剧的喜爱,陈育明决定试一试,没想一考就考上了,“这大概是天意吧,我就是应该走这条路。”

  此后,陈育明跟着剧团里的老师勤学苦练,一年后就获得了上台演出的机会,四年后便担任主角,在琼剧《宝莲灯》中饰演沉香,大获成功。直到2003年退休,陈育明在舞台上一站就是50个年头,他说自己很幸运,能获得观众的认同,领导的赏识,“1991年的节,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同志甚至亲临我家做客,与我拉家常谈琼剧。”谈起这段过往,陈育明依然激动不已。

  培养徒弟 甘当配角

  2009年,72岁的陈育明正式收徐德强、陈德彬、符祥辉三人为徒,虽然已是古稀之年,可是在教导徒弟时,唱、念、做、打,一丝不苟,他说他希望有生之年能一直为弘扬琼剧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实,这并不是陈育明第一次收徒,“只是原来我们不流行拜师学艺,没有这种拜师的流程。”细细数来,从国家一级演员黄庆萍到“梅花奖”得主陈素珍到白云、张卫山等,可以说,如今琼剧舞台上的顶梁柱有不少是陈育明的徒弟。陈素珍就曾感慨道:“是陈老师手把手教我,才有了我的今天。”

  一直以来,陈育明不仅是勤劳耕作的耕耘者,更是默默撒种的播种者,他对徒弟倾囊相授,鼎力支持。他曾主动在白云、陈素珍担当主演的《凤冠梦》中,甘当配角;而在演出《刁蛮公主》时,他还建议由陈素珍替代夫人担当主角,而自己则给她搭对手戏,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更好地让自己的学生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搭档时间一长,观众甚至误以为陈素珍是陈育明的女儿,陈育明自豪地笑了:“这大概是因为她也姓陈,演得也不错。”然而陈育明又何尝不是将她视若女儿般精心指导呢?

  陈育明说,自己对学生除了在戏曲上有一定要求外,常告诫他们一定要有艺德,“有修养、有思想、有文化的演员才能演好戏。”这也是陈育明对自己的要求吧。

  一家子都是

  从事艺术行业

  1962年对于陈育明而言是十分难忘的一年,他在这一年因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结核,却也在这一年找到了与自己共度余生的伴侣陈惠芬。

  那年,陈育明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住院,“我住院后,团里的领导、同事都来看望我,只有阿芬站在一旁不说话。后来大家说了几句便要走了,毕竟肺结核是要传染的。临走前,阿芬突然拉着我的手,依旧不说话,只是掉眼泪。她的眼泪一掉,我也有种想哭的冲动,这个姑娘是真心待我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育明竟是一度哽咽。当时,团里有好几个姑娘都喜欢陈育明,陈育明也从未表态。但那件事后,陈育明便暗暗发誓,“等我的病好了,我一定要和阿芬在一起。”

  上天毕竟还是眷顾这个年轻人的,半年后,陈育明的身体开始逐渐恢复,当然,他不会忘记那个真心待他的好姑娘。1962年10月,陈育明牵起自己美丽的新娘陈惠芬的手进入婚姻的殿堂,共谱一段佳话。

  婚后他们育有一双儿女,提起这对儿女,陈育明滔滔不绝,“我的儿子曾在艺术学院读书,现在也是琼剧界当红小生,可谓子承父业我的女儿是读声乐系的,也在国外拿过奖。所以人家说我们是真正的艺术家庭。”对于这样的家庭组合,他甚为满意。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来源:银河演员网 发布时间:2014-09-25

推荐图文

本周热点

最近更新

本站投稿

电脑网页版,会占用比较多的流量,不建议非WiFi的手机用户浏览

Copyright © 2013-2014 手机银河演员网,WAP版(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