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新闻《陪都戏剧之家———中华剧艺社》

标签:
摘要:

  熊昆信/重庆永川区

  背景: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一大批国文化人士从各地来到陪都重庆,成立中华剧艺社,他们创编演出了数十部话剧作品,唤起民众团结一心抗日救亡。

  中艺剧社诞生

  唤起民众抗日

  抗战时期,文艺界人士郭沫若、司徒慧敏、夏衍、阳翰笙、金山、白杨、张瑞芳等在陪都组织抗日救亡宣传。他们迫切希望筹建一个剧社,如何起头,最好有戏剧演出与观众见面,扩大社会影响。

  剧作家许幸之交出根据世界名著《茶花女》改编的话剧《天长地久》,并确定由应云卫导演,白杨、项堃、舒绣文主演。消息一出,痴迷戏剧的重庆大学教授陈仁炳凭借与演员的交情主动请缨演配角。重庆“精神堡垒”(现在解放碑)附近的国泰剧院(今国泰艺术中心)经理夏云瑚对应云卫说,这个戏到国泰来,我接了。夏经理又尽快修葺剧场破损椅凳,舞台换上先进音响灯光。1941年6月《天长地久》连演四场,国泰座无虚席轰动山城。

  时任中苏文化协会负责人的郭沫若看完戏到后台同演员谈心:“看了两场过了戏瘾,你们都是大牌各有千秋。观众中有个群体特别惹人眼球,注意没有?”大家诧异,原来山城大街小巷的理发师对此剧趋之若鹜,究其因剧中人物按身份发式各异:双龙辫、葵花髻、反梳背、马尾松、东洋髻应有尽有,理发师把洋东西学到手好赚富人钱包。郭沫若为该剧题诗中有“理发师来坐满楼”一句,足见其盛况了。《天长地久》的上演掀开了建立剧社的序幕。

  郭沫若又找到文化协会重庆分会会长吕超,借用协会会址(渝中区捍卫路17号)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在陪都成立演艺之家,取名“中华剧艺社”。1941年10月9日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应云卫首任社长。

  《天国秋》贺寿辰

  周恩来观戏点评

  1941年秋天,时逢郭沫若50寿辰暨文学创作25年,阳翰笙选材太平天国史实写好话剧《天国春秋》,揭露声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血腥罪行。

  周恩来看了剧本对白杨说,这个戏中的人物非常个性化,你演傅善祥最合适。原订11月中旬纪念活动上演,但国民党市党部死扣演出证,叫修改剧本。原来洪宣娇的一句台词“大敌当前,我们不应当自相残杀”正好戳到他们疮疤。

  剧社一边答应修改,一边通过重庆中共南方局和国民党左派出面协调,11月底《天国春秋》在国泰顺利上演,周恩来、郭沫若等都来看戏。周恩来对舒绣文和白杨说:“我提一个小意见,老百姓有这样两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指一二号女角戏份错位,观众对舒绣文饰演的洪宣娇印象深刻,白杨的一号人物傅善祥却流于平淡。难怪创作时腹稿中的重要人物,下笔时显得谨小慎微犹恐文不到位,反而制约思路有碍发挥。阳翰笙听了后闭门拒客数易其稿,加重了傅善祥顾全大局灵秀机智的戏份,使该剧日臻完美久演不衰。

  阳翰笙斥右翼文人

  陈鲤庭显严谨艺风

  中艺在陪都的一系列剧目,如《屈原》、《棠棣之花》、《戏剧春秋》、《第七号风球》等,让国民党顽固势力心惊胆战。

  国民党文化羽翼陈铨搬出他的《野玫瑰》同中艺抗衡,陈铨找到白杨劝她担纲主角,并许以重酬。年轻的她主意难拿征求阳翰笙意见,阳说:“陈铨是十足的文化特务,剧本只是一个抗战空壳,内容空虚无聊缺乏真实生活元素,不演也罢。”香港沦陷后来到大陆的夏衍,提出改编托尔斯泰的《复活》,得到中艺呼应。他只身去往北温泉,在一座藤蔓掩闭的小屋里,以精炼的笔触完成了《复活》的创作。

  1943年4月24日,《复活》首演,国泰门前车水马龙。开演前导演陈鲤庭检查前台道具,一则花絮让人感受到陈导严谨的艺德。他发现道具沙发太过一般化,没有俄贵族家庭的大气豪华,对艺术一丝不苟的陈导说:“马上换沙发!”到哪儿去找呢?恐怕搜遍全重庆也是白费力,何况离开演不到一刻钟,大家都劝陈导凑合用算了。陈导表示不换沙发不准开幕,时间已到观众没见动静,有的开始唏嘘有的向舞台抛掷废物。社长应云卫也劝陈导先演了再说,陈导斩钉截铁:“我是导演,我说了算!”应云卫百般无奈,“扑通”一声双膝跪地:“鲤庭,你就饶我这一次吧。”陈鲤庭万没料到堂堂社长也会出此下策,长叹口气松开了紧抓大幕的手。后来夏衍在创作《戏剧春秋》时,把这一情节巧妙运用到戏剧矛盾中,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来源:银河演员网 发布时间:2014-04-14

推荐图文

本周热点

最近更新

本站投稿

电脑网页版,会占用比较多的流量,不建议非WiFi的手机用户浏览

Copyright © 2013-2014 手机银河演员网,WAP版(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下一章